1)第113章 无处安放 本色到底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无处安放本色到底

  4月16日星期五,《1951》开机一个半月,制片表显示进度已经过半。

  剧组一大早出发来到天马山的东侧山坡,稍作准备之后立刻开始排练。

  这块区域已经由跟组工兵进行过一番整理,前几天路平带队又做了二次“修葺”,如今呈现在镜头里的,就是一块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

  由于是烟雾环境拍摄,不存在穿帮的风险,现场也就没有搭建监棚,只临时竖起了几个简易化妆间。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众人在高处站成一个大圈,所有的目光全都居高临下地集中在缓坡尽头的刘东君身上。

  一百多只眼睛盯得小刘同学哪哪都不自在,简直是手脚无处安放。

  之前一个半月,他一直是段一宁的背后灵,本色出演一个木讷的乡村少年。

  台词有师傅带着,走戏有师傅牵着,出错有师傅指着,不需要他自己多费心思。

  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段一宁被放了大假,这会儿已经在帝都家里陪老婆孩子了。

  老段肯定放心不下徒弟,不过陈一鸣不由分说直接把他赶走了。

  要的就是你不在!

  陈一鸣也没有亲自下场,而是选择站在一边旁观,现场指导木头演戏的,是伏瑞香和张维宁两个副导演。

  因为陈一鸣一时之间也拿不准这场戏具体应该如何呈现,摄影组讨论运镜时,他一言未发全权委托给了保罗。

  如果说在剧本创作阶段,陈一鸣对这场独角戏有过什么设计的话,那么基本都来自于原片《1917》。

  双人组一定要死掉一个,活下来的那个要有思想上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要有一个极端化的场景。

  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电影所谓的意向与表达,不就是这样的过程吗?

  至于为什么一个要死一个,都活着行不行?

  陈一鸣也不知道,或者说那时的他根本就不在意,他只是个裁缝,又不是设计师,没必要想那么多。

  如今拍了小半年过后,他现在的想法与立项之初大相径庭,内心对这场戏的想象,已经从清晰渐渐变得混沌。

  恰如实拍的时候,木头周边能见度不足1米的绿色浓雾。

  就像林萧说的那样,进度过半之后,《1951》已经不是他所规划设计的那个想象空间,而是剧组所有人一起搭建构造出来的“真实世界”。

  陈一鸣已经没有创作剧本和分镜稿时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给传令兵安排一个恰如其分的过程,进而恰到好处地解释他的转化与蜕变。

  或者说,比起他自己,陈一鸣更加信任演员与摄影的组合,这个组合才是《1951》真正的主角,哪怕这个主角的外在表现,只是一个17岁的未成年。

  端着小电视的祥瑞喊出“ACTION”,如同进攻时吹响冲锋号,未成年再不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