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6章 只有一个人受伤的世界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6章只有一个人受伤的世界

  其实陈一鸣知道郁南对自己的怨念,事实上不止是郁南,前期戏份较多的聂元、林庚,同样暗存一份不解。

  这样一部大片,训练时间将近半年,却连三五天的剧本围读都不舍得安排一下?

  演员们只能认定,可能是陈导没有围读剧本的习惯。

  郁南他们几个没跟陈一鸣合作过,会这么想并不奇怪,但是张宇、张毅、古越河却知道,陈一鸣这厮就是故意的。

  毕竟之前拍《魔都假日》和《1951》的时候,读剧本都长达一周之久,一直到全部主创把剧本读透了才正式开拍。

  现在可倒好,不止不读剧本,陈一鸣甚至很少跟演员进行交流,仗着自己拥有重拍权,由着演员自己揣摩着随便演。

  张宇跟张毅咖位小交情浅,只是私下里嘀咕,不太敢当面质疑,古越河又没进组,因此平日里念他紧箍咒的只有林萧。

  用林大神的话说,陈一鸣就是钱多烧的,功成名就之后没了制约,开始放飞自我了。

  天地良心!

  陈一鸣自认没人比他更懂省钱!

  他之所以采用汪嘉伟的“重拍流”,单纯是因为《木兰》是一部大女主电影,而郁南又恰好是一个有脑子的好演员而已。

  《木兰》跟《1951》其实差不太多,都是辐射型的戏剧关系,贯穿全片只有一个核心人物。

  陈一鸣历来坚持认为,演员作为主创,并不是天然地处于被导演支配的地位,角色任务越高,角色本身的创作空间就越大。

  如果演员的演技和魅力足够强,掰弯导演和编剧,把整部片子按照自己的表演逻辑重构一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陈一鸣不是片场暴君,并不觉得导演就该把整个剧组都死死攥在手心里,稍有违拗就是大逆不道,非要压之驱之踩之而后快。

  恰恰相反,他很欢迎演员向他展示某些“未曾设想过的道路”,前提是不会超出原有框架把车开到沟里。

  《1951》的男主角刘东君是个萌新,别说自己开车了,搭顺风车不掉下来已经是万幸,因此剧本围读是不得已而为之。

  郁南就不一样了,本身演技和阅历都是上上之选,最可贵的就是有脑子。

  这里的有脑子指的不是智商,圈子里演技好的演员就没有笨蛋,都是个顶个的聪明人。

  有脑子指的是愿意主动思考,而且思考的过程中不头铁。

  这两点跟演技的关系就不大了,倒是跟情商与事业心息息相关。

  大女主电影女主角唯一,而且是所有人物关系的中心点,换句话说,所有配角都跟她有或多或少的对手戏。

  前世陈一鸣拍过不少大女主的古偶剧,演员自带编剧大改剧本把自己抬成大女主的案例也不止一桩,但是那些剧拍完一播,无一例外地全部凉凉。

  原因很简单,不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