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 好莱坞编剧真不是盖的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好莱坞编剧真不是盖的

  李准的“总结”一下子吸引了王威和田黎的注意力,也点出了故事的核心要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所谓的真相其实只存在于包打听的唇舌之间,讯问的警察并未掌握任何真凭实据。

  事实上,王威和田黎忽略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陈一鸣对《非常嫌疑犯》的顺序复述并不完整,他省略了至关重要的最后一重反转。

  包打听用绘声绘色地填充了五个嫌疑人在货车案与货船案之间的大片空白,逻辑严密,细节真实,听上去十分合理。

  然而电影最后在他走出警局的同时,警察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

  包打听口中熟极而流的那些唐人街的“名人”和“老手”,使其对包打听身份深信不疑的诸多人名,无一例外都出现在办公室白板上贴着的警情通报里。

  而他手上咖啡杯的杯底,赫然写着“小林”两个繁体汉字,正是包打听口中地下商人的名字。

  下一次讨论会,定在半个月之后。

  用这部电影来做唐人街宇宙的开山之作,简直是天造地设般的合适。

  再就是包打听的搭档小林,应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实人形象,戏份很少客串即可,侯永老师就不错。

  然后是货船案的苦主,原片里是匈牙利黑帮,陈一鸣魔改为安南黑帮,同样是为了出境拍戏方便,设定为本地黑帮太容易被卡。

  包打听显然不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唐人街混混,否则他犯不着冒着被拆穿的危险,用白板上的本地人名编故事。

  然而动荡的菲国并不是理想的电影取景地,陈一鸣更中意社会安定的泰兰或是马来,所以电影开头的货车案必须“魔改”,失踪的货物被陈一鸣设定为走私手机。

  枪手、骗子和造枪的是三个街头边缘人,对演技的要求也不算高,照着脸选人就不会出大错。

  很适合移植到唐人街宇宙中来。

  这也是陈一鸣把《非常嫌疑犯》“改头换面”讲给王威三人听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搭建了一个兼具开放性与灵活性的框架,同时又留下了一个余味十足的经典角色。

  主流观点认为包打听就是凯撒,因为电影里有过一些对凯撒的侧面描述,比如对金打火机和金表的特写,比如习惯亲自出手以做到灭口万无一失的传闻。

  唐人街黑帮与所在城市的本地人黑帮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张力,唐人街警局与城市警方同样有着各种勾心斗角。

  此时警察才意识到,包打听的身份与口供都不可靠,真正的幕后黑手也许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届时担任万恶甲方的将不是导演王威,而是监制陈一鸣。

  然而究其根本,这些描述同样出自包打听的口供,并没有其他佐证。凯撒在唐人街虽然如雷贯耳,却根本没人见过他的样子。

  明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